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24的博文

心态 · 化缘

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事情,对事情的结果感到非常的担心、焦虑,进而手抖、讲话不清楚、犯不该犯的错误。 但这些众多的事情当中,其实有一些是本来就很容易失败、失败了之后损失也不算很大的事情。比如刚学游泳时、刚学自行车时,这种新手期失败,当然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但是呢,有些人就是习惯性地、生理性地对失败会有一种恐慌之类的焦虑情绪。我能理解,人类嘛,很正常。如果这能促进发挥,这很好,但是如果这样自己的动作会僵硬施展不开,那调整一下心态,就是挺有必要的事情了。 对于这种“调整心态”,我有一个小心得。就是这个“化缘”心态。 化缘,就是和尚出门讨吃的。西游记里面唐僧他们常常做的事情。 “如果愿意给吃的,我们有个好缘分,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如果不愿意给吃的,我们只是缘分不到,我继续找下一家就好了。” 一种很平和的心态,淡化了对结果的强烈情绪。为你的心腾出一点空间,来注意手头上的事情。 比如说,我出门面试,这个公司普普通通。在此之前我已经准备好我该准备的东西了,没什么能再准备了,也没什么机会再准备了,因为已经到面试当天了。那这天面试,我就当做我去化缘:过去的准备已经过去了,现在我只做好我能做的事情,后面的结果,就当作是缘分吧。 因为不管情绪如何,最终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稳定发挥,不是吗?

二手老鸟 · ChatGPT

大体方法: 去二手市场,收集二手市场的商品数据。 将商品数据喂给chatGPT,向它询问哪一个比较好。 然后调查一下前三。最后挑选一下。 举例: 记一次 摄录机 Canon LEGRIA HF M41的二手购买经历

记一次 摄录机 Canon LEGRIA HF M41的二手购买经历

购买的时间发生在24年7月6日左右。 那时候我已经自己组好了nas、提高好内网网速,使用了很多的存储空间,也还剩很多很多空间。有了这样的基础设施,自然意识到可以无压力地拍照片了。 想起来之前家里有一台数码相机,可以用得好好的,但是后来一个磕碰坏掉了。当时发现这数码相机的二手价格也就小几百来着,感觉很是便宜。 再来,数码相机总会比手机好吧。我这么想。 终于碰上一天空闲,准备便宜的价格入一手相机试试。 闲鱼,搜索数码相机,价格过滤在150~200之间。浏览了很久之后,发现这个价格大多都是问题机。我可不会修,也不知道哪修,鬼知道修起来是不是又要大几百。所以我果断放弃问题机的数据,专门找那种没坏的。 在浏览的时候,发现一种问题机,说是镜头长霉的,卖家说不影响使用。于是担心这些别的卖家会不会不说长霉。然后就找到一个修相机的信誉不错的店铺。 安稳比便宜重要,不然便宜货买了之后有大问题,再多花上时间,反而更加昂贵。 进了这个店铺之后,去掉“价格过滤”。既然要图稳定了,那价格高点就高点吧。反正都是200元的价格基本都是问题机,没什么选的。于是预算就定在了500左右,收集了600元以下的相机数据。 喂给GPT,让它做一个排名。 结果排出来第一个是佳能HFM41的摄录机。第二个是索尼的一个数码相机。 一开始我只是想买个相机,但是它居然在榜上第一。所以我就调查了这两个相机,发现摄录机当时的价格好像是四五千人民币左右来着,掉价最多。而索尼的掉价只是一半,而且索尼当初的价格很便宜,一千几百多,现在卖五百。两台好像都是10年前的机子。 当时还看中了一台相机dsc-h9,500元,据说能拍月亮,简直像天文望远镜。我男的嘛,对这种神奇的东西就有好奇心。但大多数卖家说它们的镜头发霉了,卖到200左右,这才让我注意到这款相机。然后我也是在搜这款相机的没有发霉的价格的时候发现了这家相机贩子的数码相机店铺,才进去里头挑了起来。 但是这台dsc-h9并没有排入gpt的榜单里。 结果摆好后很犹豫。于是调查了它们的最初价格、发布年限,根据现在的二手价算了一下“跟原来便宜多少钱”、“平均每年便宜多少钱”。 这台摄录机和dsc-h9也名列前茅,也就是掉价很多、年限又近。索尼的那台掉价很少,我总觉得买它会有点亏。 在这两件商品中犹豫,买HF M41的摄录机,还是dsc-h9。最后丢了个骰子,选中了摄录机。就买下它了。

beta · 标签Readme

说明 beta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参考 这个wiki 。 目前的打算是这样的:想到什么博文先发出来,发出来后,有空再考虑加标签。而这个还没上标签的博文,就挂个“beta”标签了。 手稿 2024.07.29 这样子吧,想到什么可以先发出来。标签什么的,后面再加(希望不会中道崩阻)。 标签名就叫“dev分支”好了。取github的master分支和dev分支的“dev分支”的意思。也就是“开发中”的不稳定版本,或者说beta版本。 咦,这个“beta”听起来似乎也不错。叫dev分支,还是叫beta? dev分支听起来更符合我程序员的习惯,beta似乎更加通用。 摇了一下骰子,选“beta”。那就叫beta好了。

小语种文字翻译成中文的google翻译技巧 · 英语中转

由来 2024年7月27日,在 DRRR聊天室 里误入了讲俄文的房间。 我尝试用google翻译,将俄文翻译成中文,我记得翻出来的中文,怪怪的,不太好理解。 但是我发现,将俄文翻译成英文,意思顿时就很清晰,再翻译成中文,那就非常好理解了。 方法 google翻译:小语种 <=>英文<=>中文。

平凡之路

介绍 这个“平凡之路”标签,用来放一些日常的东西。 手稿 2024.07.26 这个“平凡之路”标签,就用来放一些日常的东西吧。

极客之路、材料箱

说明 极客之路 字面意思,像是“成为极客的道路”。但实话说,这标签下面要放什么文,我不是非常清楚,我对此只有很粗糙的感觉。 目前这个标签,收录了 学习与实践的平衡 、 超链接笔记 、 完美备忘 。这并不是电脑某个非常具体技术,更像是些实用的思路、小巧的理论。 而对于电脑的具体某项技术,也就是死板具体的“攻略”性质的博文,我偏向于不放在这个标签下。因为这常常容易很快地过时的。比如,写篇博文,讲“Vue2在开发网站的某某功能时,遇到了浏览器的某种兼容性问题,用某种具体的办法可以来绕过这个限制”。这样的博文挺好的。但是过不了多久,Vue2可能升级成了Vue3,浏览器内核也升级了,这个限制甚至就不再存在了。那这篇博文讲的方法,就失去了意义。于是这篇博文就死了。 如果没有对应的需要,作为读者,看攻略肯定是提不起兴致的。比如我不养狗,我就不会对“如何给一只狗刷牙”的攻略感兴趣,甚至看到它的标题,就深感浪费了我的时间。 对于“极客之路”,我目前对此的期望,就像是万维钢《精英日课》的专栏一样。讲讲一些方法论之类的开阔眼界、实用的东西吧。 像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我在做XXX,遇到了问题YYY,经过摸索,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ZZZ”这样的,就归到“平凡之路”里了。 材料箱 用什么工具,怎么用这个工具,或者什么奇怪的办法,解决掉某某问题。 或者什么我想到的概念之类的。 手稿 2024.08.05 工具游记去掉,改成“材料箱”。 像“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我在做XXX,遇到了问题YYY,经过摸索,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ZZZ”这样的,我可以归到“平凡之路”里。 2024.07.29 分类真是头疼的问题。 太过琐事的记录肯定要放堆堆里。 一些方法论一点的东西,放在“极客之路”里。 “虚拟桌面”这样的东西,我觉得是一个电脑极客肯定应该具备的。但是放在“极客之路”里,会不会跟先前的说的东西有所冲突?它有点“小”了。 还想得不是很明白。 也许我可以说说一件东西,然后说说这个东西比较重要意义。 2024.07.28 嗯,如果要推荐工具的话怎么办呢?那就不是游记了呀。那就放“极客之路”里吧囧。 2024.07.27 1. “工具箱”改名叫“工具游记”。为什么叫“工具游记”?叫工具箱的话,它名下内容的责任就太重了。而且工具会随着时间过时,我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维护一定会过时的博文。想具体看就去官方文档看嘛。再不

我的博客介绍 · readme

介绍 架构 当我说“架构”的时候,我在说什么 两个跟结构有关的东西:文章标签、 超链接笔记 。这两样东西使得两篇博文之间会产生关联。就像数据结构的指针一样。而我们知道,指针可以组成各种各样复杂的数据结构,比如链表、树、图等结构。 我的博文之间通过“指针”联系,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结构。对形成这个结构行为,或者说结果,我称之为“架构”。 “节点博文”是什么 如果一个博文,是节点博文,这意味着这篇博文它是一个节点。在我这里,它一般意味着它有很多的子孙节点。 什么是“节点”?数据结构中,“树结构”的一个一个的点。 什么是“树结构”?我举个例子,比如你是无性生殖的,也就是不需要老公老婆就能生孩子的生物。你生了两个孩子,你的孩子各自又生了两个孩子,那么每一个人就是一个节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节点之间的关系。依照“关系”,将节点之间用线连起来,就很像“族谱”。这个就叫数据结构的“树结构”。另一个形象点的例子,就是外形就像一颗树,树有分支,最末端的是叶子,大树干就是根节点,每个分叉点都是一个节点,最后的叶子也是节点。 “标签”是什么? 一个博文,它可以被贴上“标签”。于是在博客中,可以“按单个标签”进行搜索。 我博客的架构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有一个标签,叫做“根目录”。这个“跟目录”标签指向的,都是“节点博文”,比如 英语学习之路 。每个“节点博文”,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子孙节点,比如 英语学习之路 这个“节点博文”,就链接了很多别的关于英语的博文。这个跟树结构很像。 其次,有这种情况:在书写新博文时,常常会为了简化书写,引用别的已经写好的博文,省得重新说明一遍。于是两篇不算“节点博文”的博文,也可以有联系。这使得结构跟图结构也很像。 所以,架构上,整体是树结构,但是往树的深层走,也出现很多图结构的情况。 可以怎么利用这个架构? 用于“导航”。 假如我是一名新读者。我可以点击“根目录”这个标签,然后出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节点博文”,比如 英语学习之路 、 极客之路、工具游记 。而我这个新读者,正好对“英语学习之路”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于是我就点进去英语学习之路。进去之后,感觉有点像在读 书的前言,目录一样。我对其中的 2023年12月2日,目前对于英语的认识 这篇博文很感兴趣,于是点进去阅读。 读完之后,还可以继续在“英语学习之路”中,阅读相同领域的博文,而不会读到并不感兴趣的“极客

英语"听说读写"之"说" · “意思”开发

 作为程序员,可以知道,简单的语句,就可以搭建一个复杂的应用。 用这个思想,放在英语的“说”上。就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意思。以此来绕过单词量不足的短板。 举个例子,车子的轮子不会说,就手脚笔画,口吐断续:"the circle,four,in the car",这样来打谜语,让对方猜。 但是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同样是单词量不足的短板:对方说什么,听不懂。原因参考:  英语听不懂的猜想 。

英语听不懂的猜想

词汇 超出了“听说读写”之“听”的词汇,比如那种,你能读能写能说,但是听不懂那种词。 发音 自己的发音很可能是不对的。比如,我是刷到一个tiktok,才知道 can't 的后面的那个 ter 的音是不用读的。 而自己在读英文的时候,心里是有一个声音在默念。比如 can't ,心里读起来就是 can ter 。而听的时候,别人说 can't ,跟自己心里平常的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难以反映过来。 另一个很好对比的例子就是日语。因为我发现,日语慢歌,我可以跟读,英语慢歌,我无法跟读,有很多不好理解的发音。 也许发音是一个需要训练的点。